石栏杆(古建栏杆装饰)
时间:2016-11-27 18:57:20 点击:次
栏杆在宋《营造法式》中,对这两种石栏杆和部分的装饰都有说明,图样上也有相应的显示,望柱头在仰覆莲座上雕着石狮,柱身有龙纹,华板上用浅雕雕出动、植物的花饰,单构阑的华板上则雕出万字纹。可以看出这两种石栏杆,它们的装饰有重、轻之分,重者除扶手、地栿等部分外,几乎都有雕饰。轻者只在望柱头、小柱头和华板部位上作重点雕饰。大量的实例也显示出石栏杆装饰的多样性,在这里只能有重点的挑选宫殿、寺庙、祠堂诸类建筑上的一些栏杆装饰作出介绍与分析。
宫殿建筑的栏杆样式。一座庞大的紫禁城,前朝三大殿和后宫乾清宫、东路宁寿宫的石台基四周都围有石栏杆,其它如太和门、乾清门、宁寿门,连御花园的几座水榭、亭子的石台上也有石栏杆,纵观这些石栏杆的装饰,在统一中又有变化。统一是指这些栏杆都是望柱之间安栏杆形式基本上相同,装饰都集中于望柱头和栏板部位。变化是指这些装饰内容多随建筑性质而不雷同。先看望柱,它的装饰集中在柱头,柱身只作一些浅浅的线角装饰。凡帝王所用主要宫殿栏杆柱头皆用龙纹,神龙盘卷于流云之中,凡帝王与帝后共用寝宫栏杆则同时用凤纹,焉龙纹柱头间隔使用,在石台基上,龙、凤柱头排列成行,很有些气势。在御花园里或者次要建筑或石桥两侧的石栏杆上,则用狮子、莲瓣、如意、十二四气、竹节纹等作为柱头,它们往往相互组合,如狮子蹲在莲座上,莲座上加如意、气纹等,即使同一题材,其造型也不相同,小小柱头细细看来也是多种多样的。北京颐和园内有一座17个券洞连成的大型石桥,桥两侧共有55块相同形式的栏杆,共计112个望柱头,全部雕的是狮子。远观这些狮子,它们造型也相似,但近观则都不一样,其中有站立的、蹲坐的、趴卧的,胸前足下抚有幼狮的,拥着绣球的,神态各异,再看栏板。紫禁城宫殿栏杆的栏板上理应用龙纹装饰。钦安殿台基栏杆用上等汉白玉筑造,至今还保存完好,栏板上中心部分雕着两条行龙在花丛中追逐,一前一后前者还回头张望,形态很生动。四周用卷草与龙纹组成边饰。在雕刻的技法上,中心用高雕,四周用浅雕,中心是突出的,主次也分明。也有不少宫殿栏板不用龙纹装饰,宫中园林亭榭的栏板有的用竹纹、植物纹样浅浅的一层,看上去很细致。在清代皇陵中出现了一种有特殊装饰的栏杆,这就是清东陵慈禧太后定东陵大殿的栏杆。慈禧太后两朝垂帘听政,权势凌驾皇帝之上,在她督建的陵墓大殿上,其栏杆的栏板上雕出了凤在前、龙在后,龙追凤的画面,清王朝的这一段特殊的历史也反映在小小的栏板上。
在宫殿的台基石栏杆上,在栏杆与台基之间,位于望柱下伸出一个兽头和须弥座的上枋垂直相交,名为”螭首“。螭,传说无角之龙称螭,螭之首常用作装饰,并且列为龙生九子之一。在栏杆下面的螭首瞪着双眼,鼻梁上卷,嘴张开有小孔直通台基表面,专为排除台基上积水之用,但因孔小排水不畅又容易为杂物堵塞,后来多在栏板地栿下直接开孔排水螭首变为基座上一种特有的装饰构件了。
寺庙祠堂建筑栏杆装饰。在较大寺庙和比较讲究的祠堂中,多见厅堂基座上的石栏杆。安徽呈坎罗氏宗祠有明代留存下来的殿堂,这里的石栏杆很讲究,它有形态上已经少有木栏杆的形式了。两根石望柱之间夹一整块石板,上面凿出空洞做出扶手,有的就是一整块矩形石板。在这些栏板上,有的用浮雕雕出整幅风光画的图案,其中的山水植物,城关、楼阁、房舍、牌坊,都刻画细致,边水阁、篷船里的人物都清晰可见,有的用减地平鈒雕法雕出对嬉中的两只麒麟,或用万字纹作底,上面嵌入了植物花卉的小幅画面。这种栏杆远观整齐划一,近看又各不相同。
上一篇:石栏杆(古建栏杆形式)